智慧坪山愿景是對新區整體業務戰略的解讀,智慧坪山頂層設計基于《坪山新區綜合發展規劃》和《智慧坪山五年建設規劃》,融合了近年的新區經濟社會指導思想,將其轉化為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與愿景。同時,頂層設計工作對新區各部門的業務職能進行了梳理,建立了《坪山新區業務參考模型》,為當前及后續的信息化建設確立了業務規范。
1. 智慧坪山愿景
根據對新區業務戰略的解答,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建設智慧宜居、智慧營商、智慧政務的坪山新區,實現新區創新驅動、幸福低碳、集約開放,推動新區的跨越式發展。
要實現這個信息化建設目標,需要針對智慧城市涉及的主要利益相關者群體,分析其不同的關注和需求。具體來說,就是要分析市民、企業、政府這些群體在智慧城市建設各業務領域的關注和需求,分類描述各智慧愿景。
市民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主體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注重以人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讓市民實時感受觸手可及的便捷、實時協同的高效、和諧健康的綠色和可觀可視的安全。結合智慧坪山的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市民相關的愿景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智慧的教育、智慧的醫療、綠色低碳環境、智慧的生活服務、優質的城市管理服務。
企業是經濟建設的主體力量,創新的經濟環境,健康活躍的市場環境、高效的服務環境、豐富的人才與信息資源是企業發展的基本需求。根據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企業相關的愿景藍圖主要包括包括三個方面,即:智慧的創客平臺、智慧的園區、便捷的政企服務。
政府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管理主體,也是社會公共服務的提供主體,如何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運行、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便捷的社會服務、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是政府的基本職能。根據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企業相關的愿景藍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全方位政務感知、智慧的政務決策、開放的政務服務創新、敏捷的應急管控。
2. 業務參考模型
《坪山新區業務參考模型》根據坪山新區各區屬單位的業務職能,對新區各單位業務范圍進行了分類描述。業務參考模型共包括4大類領域、13 個子領域,包括42個三級業務分類和72 個四級業務分類,業務參考模型通過建立業務規范,將有效指導后續各區屬單位的信息化規劃,促進新區的信息化集約建設。業務參考模型前三級分類如下圖所示:
?。ǘ┓謱蛹軜嬅枋?/span>
分層架構描述將智慧坪山愿景轉化為業務、數據、應用、平臺、網絡、感知各個架構域的描述,描述了各個信息化建設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如下圖所示:
具體來說,智慧坪山愿景將轉化為業務層各個業務領域的業務能力,進而通過應用層和數據層映射為IT 運行內容,平臺層為應用層與數據層的快速實施、穩定運營提供能力支撐,網絡層和感知層是整個IT 信息化的基礎保障。
1. 業務層架構
業務層架構將智慧愿景和場景其轉化為各業務領域的業務能力和業務需求,其中,業務領域劃分依據《坪山新區業務參考模型》進行。
如下圖所示:

其中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包括城市規劃和建筑管理子領域、交通管理子領域、能源和水子領域以及可持續環境子領域所需的業務能力;社會民生領域包括教育、文化和娛樂子領域和計生衛生領域所需的業務能力;宏觀經濟和產業發展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子領域和產業發展子領域所需的業務能力;政務治理領域包括城市戰略與治理子領域和政務管理子領域所需的業務能力。
2. 應用層架構
應用層架構設計包含應用功能、平臺運營支撐門戶以及應用運營體系,為業務層架構提供支撐。如下圖所示:
3. 數據層架構
數據層架構包括按統一數據標準劃分的各單位業務生產數據、基礎數據和支撐平臺,其中各單位業務生產數據分類標準如右上圖所示:
4. 平臺層架構
平臺層架構包括各支撐平臺的設計,即應用引擎子平臺設計、流程引擎子平臺設計、數據處理子平臺設計、服務集成子平臺設計、通用組件子平臺設計、移動應用子平臺設計。如右中圖所示:

5. 網絡層架構
網絡層架構包括支撐平臺及應用的政務內外網,教育、醫療、視頻專網及互聯網接入。如右下圖所示:
6. 感知層架構
感知層架構主要包括基于新區視頻、地理信息、氣象、空氣質量、環境污染等政務信息的感知體系。如右上圖所示:
?。ㄈ┰u估管理機制
評估管理機制是對新區原有行動計劃和保障措施的補充和完善,主要由《坪山新區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包括相關流程及流程架構類交付物模板)、《架構工具概要設計》組成。
1. 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坪山新區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主要是為解決新區原有的《坪山新區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坪山新區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流程》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制定的。通過對原有組織體系、管理機制存在問題的深入分析,頂層設計工作找出了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即在新區各區屬單位層面缺少統籌規劃的環節和相應崗位設計,如右中圖所示: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坪山新區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中規劃建立起從新區到各區屬單位的CIO 組織體系,并對原有的運行機制進行了調整,將新區的統籌規劃、項目推進職責在各單位層面進行了延伸。
其中,CIO 組織體系的設計如下圖所示,后續將由部門CIO 團隊來承擔本部門信息化規劃、項目推進及應用維護的職責。
對原有運行機制的調整主要涉及對規劃管理流程的補充,及對原有項目建設管理流程的修訂。本次工作對各流程進行了詳細說明,對流程各環節輸出物給出了技術指導。
2. 架構工具概要設計
為確保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可操作性,本次工作進一步設計了架構工具,做為評估管理機制的配套工具。根據該設計文檔開發的工具將集中展現各業務領域信息化規劃完成情況、各信息化項目進展等,在制度流程運行過程中為各環節人員提供信息支持。架構工具的原型界面如下圖所示:
五、智慧坪山頂層設計的預期成效
智慧坪山頂層設計的工作是為了更好指導新區后續信息化項目的建設,本次工作預期在下述方面取得成效:
?。ㄒ唬└鞑块T信息化建設更好支撐業務發展
在智慧坪山愿景的指導下,整個新區CIO 團隊將形成一股合力,特別是各部門CIO 團隊這個環節,將在未來信息化規劃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各部門CIO 團隊將根據本部門整體業務的發展要求,統籌本部門各業務領域的信息化需求,通過信息化手段支持整個部門業務的發展。這將有效改變過去各部門以各科室為主體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的局面,使信息化建設更好支撐部門整體的業務,從而支持整個新區業務戰略的達成。
?。ǘ└鞑块T信息化項目建設推動更為有力
未來,新區CIO 組織體系在信息化項目推動上也將發揮起重要作用。各信息化項目從項目規劃、方案設計、招標采購、項目實施到項目驗收將均有CIO 團隊成員來跟蹤把控,其中各部門CIO 團隊將起到直接的把控作用,新區CIO 團隊將起到統籌控制的作用;這將有效改變過去新區各項目全過程均由新區信息化管理辦公室技術把關、資源嚴重不足的狀況,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使信息化項目建設推動更為有力。
?。ㄈ┬聟^信息化建設更為集約統一
后續,各部門信息化需求必須按照《坪山新區業務參考模型》明確到具體的業務分類,這就大大避免各部門或同一部門各科室內部業務需求的片面、孤立,從業務層面確保信息化規劃建設的集約化。
同時,新區區屬單位信息化建設從規劃到項目均將依據智慧坪山總體架構進行,即信息化規劃與信息化項目均需要依據現有總體架構中的業務參考模型、數據分類標準等制定架構,各層面CIO 團隊成員將對信息化規劃架構或項目架構進行技術審核。這將有效改變過去新區各項目缺乏業務和數據標準的狀況,通過把控前期設計使新區的信息化建設更為集約統一。
總的來說,智慧坪山頂層設計在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攻堅之時,通過對坪山新區現有業務戰略的分析,更加清晰確立了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與愿景,通過建立智慧坪山總體架構、新區業務參考模型和技術標準,以及CIO組織體系和管理機制切實解決之前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保障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將使坪山新區早日借助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